返回>
用户施工项目部机械设备的模块化管理(图)

用户施工项目部机械设备的模块化管理(图)


随着项目部法施工的深入推行和不断完善,项目部设备管理已成为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模块化的思路,将项目部设备管理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块,然后再用管理程序将各个模块联系起来,由于每个模块在其运作过程中都在不断完善,从而实现了项目部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带动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基于这种考虑,我们认为施工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施工项目部机械设备的模块化管理

制度建设模块

制度是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标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前提,项目部设备管理也不例外。目前,仍然存在个别项目部对设备管理制度建设不重视的现象。要么管理办法中包括的内容不全,存在一定的漏洞;要么照搬公司或其他项目部的管理办法,而未结合本项目部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管理办法的可操作性不强;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相关的管理办法,仅凭管理者的主观意识进行管理,其效果可想而知。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作为项目部管理手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设备管理实施细则、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大型公用设备的管理办法及收费标准、岗位责任制、机械设备管理的奖惩办法等内容。当然,任何一个管理制度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全部考虑周全,都必须要经过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在执行相应管理办法的同时,注意收集各方面的意见或建议,从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配置计划模块

计划工作是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龙头,没有计划而盲目地开展工作,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项目部设备管理也不例外。目前,施工企业内部个别项目部设备配置计划性差的现象比较明显,要么设备配置过多,利用率不高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要么设备配置不足,导致施工进展缓慢。

作为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在充分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总体施工计划,合理编制机械设备配置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在施工进度发生变化时,及时地进行调整。首先,要经常与技术部门沟通,完全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意图,将内、外部机械设备资源提供给技术人员,从而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并配合成本管理部门对配置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在满足施工各方面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选用使用成本低、能耗小的设备。其次,要与施工计划管理部门积极沟通,确定机械设备计划进出场时间,明确设备的来源(内租、外租、自购以及分包商自带)。其中,分包商自带的设备必须在分包合同中明确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及数量,如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技术状况、新旧程度等,从而避免分包商投入设备不足或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而需要其整改时又缺乏有力的依据。对于大型关键性设备应尽可能采取由项目部统一配置的方式,最好不要由分包商自带,因为即使由分包商自带,项目部也需要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因而会导致工程进展受制于人,为日后的管理留下隐患。最后,要与施工管理部门密切合作,掌握工程的实际进展,并适时对机械配置计划进行调整、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所编制的机械配置方案应与投标文件中的机械设备投入承诺相符。

验收模块

作为项目部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设备进场验收是设备管理人员要把好的第一道关,其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如果不严格把关,使一些技术状况差、使用安全无法保障的设备投入项目部施工,不仅会影响项目部施工的正常进行,还会埋下安全隐患。因此,要对所有进场设备的技术、安全性能进行验收。技术性能的验收主要是核对设备的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是否满足使用需求,检查设备的外观质量是否满足项目部施工的要求,设备的状况是否良好等;安全性能的验收主要是检查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于特种设备,应要求出租方提供或协助办理满足特种设备管理要求的相关技术资料,如设备的安全检验合格证、操作人员的资格证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将分包商自带设备的验收作为重点来抓,并将其验收结果与分包合同中的承诺对比分析,避免分包商为降低自身成本而滥竽充数。

适时对机械配置计划进行模块化管理

基础管理模块

项目部机械设备的基础管理主要包括机械台不可否认,由于市场的不规范以及不确定性,签订合同存在一定的风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而评审正是将合同风险降到最低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厂务公开对企业管理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合同评审的同时,要提交该合同的主要附件,如市场调查分析资料等,才能使参与合同评审的人员了解合同初稿形成的前因后果,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或建议。

维护保养模块

机械设备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任何一台先进的设备没有操作人员的精心保养,就不可能完全发挥其效能。长期地保养不善,还会导致设备非正常损坏甚至报废。这样,不仅会阻碍项目部的正常施工,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督促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合理的保养,并定期进行检查。在此需要强调的是,项目部设备管理的范围是投入本项目部施工的所有机械设备,其中包括内租、外租、自购以及分包商自带的设备。目前,个别项目部(尤其是个别采取大包方式的项目部)仍存在着一个错误的思想,那就是分包商自带的设备项目部无权也没有必要去管理,而往往这样的项目部都曾出现过分包商自带设备故障率高、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现象。事实上,分包商自带设备的使用费用已包括在其承包的工程费用之中,就相当于项目部租赁分包商的自有设备投入项目部施工。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同时,还要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在此基础上,配合一定的奖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操作人员从思想上提高对设备保养的重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设备维护保养的好坏,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设备的完好率,因此要求设备管理人员要注意日常资料、数据的收集。

成本控制模块

项目部设备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降低设备使用成本。设备管理人员要了解施工总合同中,设备的总体费用情况,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明确管理目标。定期对设备费用(租赁、购置)进行结算分摊。内租设备要核对设备租赁中心出具的收费明细。外租设备要严格按照合同定期(争取按月)结算,如出租方不在施工所在地,可采取由其书面授权人(如驾驶员)办理结算或先以传真方式结算,事后补签正式结算单的方式办理结算。因特殊原因需要进行核增或扣除相关费用时,应附相关部门或人员出具的调整依据,如:燃油超耗或代购零部件要附材料管理部门出具的扣款说明,超过合同约定的使用台班应附调度出具的派车单据等。设备结算单据要及时反馈给成本办及财务计入当期施工成本。自购小型设备的购置成本应分期计入项目部的施工成本,设备则按实物进行管理,待项目部施工结束后调转到下一个项目部或有偿转让,所得收入冲抵项目部成本。

项目部应根据分包合同进行设备使用费用的分摊。由于目前项目部施工主要依靠分包商进行,理论上讲项目部发生的机械设备租赁费、购置费等应全部分摊给分包商。当然,这与分包合同中的约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项目部分包合同中必须明确项目部免费提供和有偿提供的设备范围,即使由项目部免费提供的机械设备,也要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制订使用定额台班,超出定额台班的时间应按相应的标准扣除设备使用费,从而促使分包商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提高机械有效作业效率。

项目部设备管理人员要注意设备使用时间、情况等基础资料的收集,如调度派车单、机械运转记录、故障停机时间等,因为这些资料是进行设备利用率、能源消耗分析,机械费用分摊的重要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主要施工设备的利用率进行分析,此时不仅要对单台设备进行分析,看设备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还要将同类设备的利用率一起进行对比分析,看同类设备的实际作业时间是否比较集中,能否通过更加合理的调配来减少设备的配备数量,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当然,部分作为备用设备(如发电机等)的配置是否合理不能简单的用利用率来衡量。

通过对主要施工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的统计,核算其完好率,从而判断设备状况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操作人员的维修保养是否到位,对于设备状况差,经常导致工程施工中断的设备应坚决更换;对于设备维修保养好、设备故障率低的操作人员要进行奖励,对只用不养的操作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处罚。此外,要对设备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以内燃机械为例,要将设备的使用时间与燃油消耗数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是否燃油的消耗是否合理。当然,由于现场设备实际使用时间无法保证特别精确,因此,其燃油的消耗无法简单地仅与相关定额比较来判断是否合理。但同一台设备的燃油消耗率(实际油耗/使用时间)在月度之间纵向比较时应相对稳定。

安全管理模块

机械设备作为项目部施工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安全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状况,必须引起项目部所有人员的重视。首先,要严格执行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机械,这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转的前提。其次,要把机械安全教育列为职工教育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无知蛮干等不安全行为发生,做到警钟长鸣。第三,要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齐全、完好、可靠,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检查要形成记录,发现安全隐患后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最后,在设备发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停止使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把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作为机械设备安全的重点来抓,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按要求履行相关的告知、报审、报检等手续。

将以上8个管理模块用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程序联系起来,就可以构成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的整体系统,随着各个模块在日常工作及运转过程中逐步完善,项目部设备管理水平将逐步提高,从而带动公司整体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